小故事大道理--《扁鵲論醫》之企業管理啟悟
感悟: 根據扁鵲治病術,對于企業管理來說:就是事前、事中、與事后的控制。 這也讓我想起多年前我在企業做管理診斷時,當我調閱了企業部分記錄后,在與董事長溝通時,我以其中一個事故肯定的問董事長“咱們這個問題應該是經常有發生的吧?”。 董事長當時以非常詫異的眼神望著我,近乎認為我有能算命的能力修似的問:“您這是太厲害了!您是怎么知道的呀?” 這就企業管理領域的專業與經驗讓我可以直接迅速做出的判斷。 啟示: 《醫界治病與管理領域“治病”之通的理解與應用》 咱們對故事中的“治病”可以結合企業管理理解為: “病情發作之前” 為企業管理中的事前預防; “病情初起之時”為企業管理中的事中控制; “病情嚴重之時”為企業管理中的事后的“事故/質量事故”。 目前還有很多中小企業對管理還在停留在事后,在管理發生的事故或實在是“病情嚴重時”受過教訓了才會有了點管理意識,甚至就算受過教訓還“執著堅守”的也不少;當然也有部分企業會采取事中控制,在一邊干一邊解決問題,做到哪再說;做到事前控制的企業就相對比較少。而能將質量事故在“病”情發作之前就進行消除,才是“善之善者也”。預防質量事故 ,要從“小病”開始重視,也就是要防患于未然。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,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。 可道理很多人都懂,能告訴我怎么做嗎? 一、“病情嚴重”的醫治(即事后管理) 很多企業會認為小問題不打緊,不重視導致不斷的重復的發生,煩不勝煩?;蛘哒J為挺一挺就過去了,導致了問題性質日漸嚴重,醞釀成了事故而且由于不懂系統科學的理方法,經常就在哪出現問題就處理哪里,就出現了不斷的滅火,又燃起來又滅的撲火救火員的角色。 采取的管理應對:糾正措施是最佳選擇。 普及下:糾正措施是什么? 糾正措施是針對問題的根本原因進行分析,針對分析結果采取應對措施,以防止該問題的重復發生或在其他地方發生。 教你具體怎么做?與醫病同理。 第1步:問診--描述問題; 第2步:把脈--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。 可使用工具圖表從:人、機、料、法、環、測,對發生的問題進行分 析,并找到根本的原因; 第3步:開藥--根據根本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方案; 第4步:服藥--指定相關的責任人員按整改措施實施執行; 第5步:監督按要求服藥--整改措施實施過程中,管理者或部門應跟進實施過程的情況,必要時預以協助解決實施過程的困難; 第6步:復診--完成后,由指定的管理者對期實施的結果進行驗證。驗證有效剛關閉整改,無效則需重新分析與制定糾正措施,繼續下一輪回。 當有人成功處理已發質量事故和采取措施有效防止再發的人,要適當進行獎勵表彰,鼓勵大家的積極性與發揚并提升大家思考與解決的思維與能力。 許多企業懸掛著“質量是企業的生命”、“管理出效益”......等標語,而現實中存在“頭疼醫頭、腳疼醫腳”的管理誤區。管理如同醫生看病,治標不能忘固本。 為什么會造成“重結果輕過程” 現象呢? 結果控制者因為在事后改正了管理錯誤,得到員工和領導的認可; 而默默無聞的過程控制者,在過程中采取的預防措施與對過程的問題及時制止糾正,保證了好的結果,但這樣并不容易引起員工和領導的重視。最終導致管理者對表面文章樂此不疲,而對預防式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敬而遠之。 所以很多企業管理者告訴我,老板就關注結果,這些小問題先不用管,做完了再說。 老板關注結果,這話是沒毛病的,關鍵是如何理解與應用。 過程管理有多重要呢? 任何的結果都是需要經過程來控制的,沒有過程的控制,就出不了好的結果,過程也就是咱們講的“事中”。在企業管理中也可以理解“事中”過運營過程、產品的實現過程、服務的實施過程等。 但這個過程控制主要責任者是誰?是企業的管理人員。 管理人員必須對任務安排、流程、人員、現場、設備設施、基層作業過程指導監督、團隊協作......等進行管控,以保證預期的結果。 如何提高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執行力呢? 首先,從上到下應當有很強的全過程質量和管理意識。 其次,每個有制定一套系統的標準化的管理體系。有合理的流程,每個環節有詳細的管理標準。 再次,用業績考核改變公司不利局面。 客戶和員工是最好的質量與管理改善者。 同時,更要對預防質量與事故的人和行為進行表彰獎勵 ,鼓勵提升預防意識與行為。 “種一顆棵樹最的時間是十年前,其次就是現在”。 當企業管理問題已經嚴重時,企業決策者要跳出固有思維,當機立決采取措施還是有機會轉變的,必要時尋找專業機構外援。 “航標顧問”致力于把國內外最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帶到企業或需求的機構,為客戶量身定制與實施先進的管理方式,解決經營管理中的實際問題,最終達到提高質量、降低成本、縮短交貨期、提高員工士氣和作業安全等目的,在助力客戶中,共同成長!